中国书法

中国法帖珍赏·米芾《蜀素帖》.pdf

米芾《蜀素帖》,为米芾自咏五言诗四首、七言诗四首,绢本,行书,纵二十七点八厘米,横二七〇点八厘米,计七十一行,五百五十六字,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蜀素乃北宋庆历四年(一○四四)东川造,林希(子中)装裱成卷,记其尾虚其首以贮属善书者。熙宁八年(一○七五)胡完夫等观于林家,亦只题其尾。至元祐三年(一○八八)九月廿三日始为米芾所书。钤有『项元汴印』『高士奇』『王鸿绪印』等鉴藏印。帖前清高宗乾隆签题『米芾

中国法帖珍赏·灵飞经.pdf

《灵飞经》,小楷,每页20.8cm×8.9cm ,共9页,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中国大书法 碑·帖·经书分三派论.pdf

《碑·帖·经书分三派论》为“中国大书法”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分为“大书法研究”“大书法讲堂”“大书法展厅”三个部分。”大书法研究“收录书画家王学仲《碑·帖·经书分三派论》、王学仲年表等文章,以及韩天衡、吴善璋、包根满、窦维春、徐宏波等艺术家的篆刻、刻字作品。“大书法讲堂”中收录的《“大书法”的当代意义》一文用“大书法”的方法考察近四十年来的当代书法发展历程,视野宏阔。“大书法展厅”收录“海棣之华大书

张迁碑.pdf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尽精微”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致广大”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社一直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临习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为大家学习经典、师法古人带来有益帮助。《张迁碑》是

中国法帖珍赏·黄庭坚《松风阁诗帖》.pdf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诗帖》内容是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是黄庭坚晚年作品,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当代实力书家讲坛·历代经典书风十讲.pdf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绝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绝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

金薤琳琅---曹宝麟临古考据跋文集.pdf

此书系曹宝麟先生第一本临古考据跋文集,内容涉及天下十大行书、苏轼尺牍、黄庭坚尺牍、米芾尺牍、蔡襄尺牍、碑刻造像题记等六大部分。作者通过精临历代书家代表性作品,并逐一作精准考辨题跋,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对经典碑帖精准的临摹是书法家的立身之本,同时,细致的辨析和考辨又是书法家必备的学养,而此书将两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故此书在当下的意义尤

肩水金关汉简书法(合集)(简帛书法大系).pdf

"肩水金关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肩水金关出土汉简包括大量出入关文书和军事屯戍的记载,还有大量涉及当时西北边地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两汉西部边疆的第一手资料。从书法艺术上讲,简牍文字跨越数百年,其中包含的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八分、隶草、章草、今草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