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2011年11月28日一l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

2011年11月28日一l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pdf

  本书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最新结论,同时在多次讲授气候变化科学课程基础上,去伪存真、集思广义编纂而成,是国内第一部针对气候变化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和归因、气候系统模式和

气候变化与中国韧性城市发展对策研究.pdf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气候与文化 :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方法的环境考古学探索.pdf

本书梳理了全新世气候变化以及环境考古研究的学术脉络,分析评价了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常用技术方法,重建了京津冀地区全新世气候变迁历史,并将全新世气候演化序列和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规律及可能的生计模式等。

京津区域和城市生态气候因子图集.pdf

本图集是一本阐述影响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气候因子图集。 图集包括区域(京、津并包括唐山)和城市二大部份。区域部份的主要内容有光、热、水以及一些能破坏生态环境和平衡的灾害性气候因子。城市部份是依据近年城市气候观测的第一手资料编绘而成的。是我国第一次较全面地以图的形式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与风险研究.pdf

本书从野生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有害生物多样性方面,综合利用生物地理学、气候学、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统计学、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与实践,建立了分析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要素关系的技术,提出了识别归因过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技术,以及区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